1zplay电竞比分网

中文|English
鸿达兴业股份有限企业旗下子企业
(证券简称:鸿达兴业,证券代码:002002)

1zplay电竞比分网观察:投产热情高涨 PE产业格局迎来新变化

字号: | |
2017-08-03 14:49:50

  

2017年上半年,国内PE行情震荡走低,虽然宏观经济数据表现良好,但是市场难以再现去年同期的火爆局面。笔者认为,国际油价表现疲软,国内塑料价格相对较高,PE行业保持较为可观的利润,导致市场投产节奏持续加速,各类厂家参与热情高涨,产量预期不断创出新高,造成2017年PE市场价格持续疲软。

       行情回顾

图1 2017年LLDPE市场价格及盈利走势

未命名.bmp

数据来源:中国塑料信息库

回顾2017年上半年PE市场,行情呈现震荡下挫的运行趋势,最高价出现在年初为10350元/吨,最低价出现在4月底为9000元/吨,跌幅15%。4月后虽略有反弹,但是价格再难回到年初高位。

1月商家补库存现象明显,线性市场价格受到支撑,延续了去年每吨1万元以上的高位。2月由于春节停工原因,价格首次跌破1万元/吨。

3月市场旺季不旺,上游供应有所减少,但是仍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下游消化不及预期。线性7042华南价格3月维持9700元/吨上下震荡。上游因石化装置检修,PE产量下降约4.19万吨,中石油、中石化库存下降明显,3月底两桶油库存较2月底下降13.8%左右。下游北方农膜生产旺季采购意愿一般,另外当月进口货源价格优势减弱,也削弱了下游备货积极性,港口库存维持高位,月底仅上海港库存就达29万吨。

旺季过后,PE市场4月和6月出现两次幅度较为明显的回调。清明假期过后,中石油和中石化库存出现攀升,至90万吨上方,石化企业迫于销售压力报价一路下跌,现货市场出现自去年火爆行情之后首次长时间的回调,线性价格跌至9250元/吨左右。虽然4月下旬石化检修装置逐渐增多,涉检产能达250万吨左右,库存下降至3月底水平,并且港口库存40万吨左右,较3月底下降7%左右,一定程度缓解PE市场压力,不过农膜生产旺季结束,市场并未有太大起色。

虽然5-6月是PE传统需求淡季,但是5月供应方面石化生产企业检修装置出现明显增加,导致石化产量损失在10万吨左右,大幅高于4月损失产量,因而价格一改往年同期低迷的表现,5月中旬线性价格反弹200元/吨至9450元/吨。但是6月国内神华宁煤二期43万吨/年的PE装置计划投产开车,其他全国各地产能逐渐恢复。同时下游维持淡季行情,加之国际油价一度险些跌破40美金/桶,塑料期货偏空,6月线性PE市场在冷清的交投气氛中再度回落至9200元/吨左右震荡。

由于PE市场走势阴晴不定,期货,库存,成本,国际局势甚至天气等诸多因素都成为分析师们用来说明现货的波动因素,投机客们更是在期货市场试图运用一些微妙的指标来捕捉市场获胜的先机。但是伴随着交易手段的丰富,物流成本的减少,短期局部市场经验和标准比较难以推广应用到目前愈加统一协同的市场,“旺季不旺,淡季不淡”是很多市场参与者与笔者沟通时经常出现的话,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市场与期货市场联系愈加紧密所致,人们通过期货根据自己的预期调整采购生产计划,因此现货与企业当下的生产供需脱钩,反而与模糊不清的未来产生联系,PE的金融属性愈加明显,所以为了更好地判断市场,易于把握并且比较明显的产业格局变化应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新增产能导致供需格局变化

2016年我国PE产能为1600万吨,产量为1500万吨左右。在诸多生产企业产量创新高的同时,新投产装置亦创历史高点。据统计,2017-2021年,国内计划新投PE项目超过40个,涉及新增产能至少2400万吨,就算考虑到环保及资金压力,未来5年内实际增加产能大于1500万吨也是非常可能的,也就是说未来5年内PE市场供应量要翻一番。

                            表1 2017-2018年国内PE新增投产计划

1.png

数据来源:广东塑料交易所整理

从表1中来看,2017年我国聚烯烃装置将迎来新一轮扩能高峰,其中PE仅2017年新增产能达295万吨,从新增装置所在区域分布来看,煤炭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依旧是新装置首选之地,其也符合扩展产业链,提高企业利润的需求。从原料方面来看,除了中海壳牌二期扩能是传统的石脑油制烯烃装置,其他装置全部是煤制烯烃。产品方面,绝大多数集中于高压PE和全密度PE,近年企业对于高压装置的投产热情逐步提升,不过随着其产能的增加,高压市场的竞争将继续加大,另外随着自给率的提升,高压产品的进口量有可能下降。

但从需求端来看,2012-2015年中国PE每年表观消费量在1800-2100万吨,2016年的数据显示国内PE表观消费量在2312万吨。期间环比增长并不明显,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如果按照每年10%的增长率来看,国内PE在2021年需求量很难消化将近3000万吨的计划产能。PE产能过剩是必然趋势,虽然目前供需矛盾并不明显,但是PE价格也难现去年的火爆。产能扩张势必导致市场竞争的恶化,而聚烯烃产品的竞争将更多集中于上游成本的把控与下游相关产品渠道通路的建立,而这些社会资源多数被大企业所把控。换而言之,未来PE产业格局将更加集中化、垄断化。

 走出去成为行业发展新机遇

 目前国内聚烯烃煤化工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内陆,其中PE产能达303万吨,煤制烯烃产能在400万吨。产品通过铁运主销国内各大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上交通合作更加密切,国内聚烯烃产品通过“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流向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数量增多。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进口中国低压产品数量超过13万吨,排在中国聚烯烃产品出口国的前十位。同时,乌国2016年一套位于坤格拉的低压装置投产,使得乌兹别克斯坦的产能继续增加,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裂解装置,也为国内聚烯烃行业“原料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参考经验。

近年来,中亚国家对中国聚烯烃需求量持续增加。据统计,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对中国聚烯烃的需求增速每年维持在3%-5%。早前韩国乐天,俄罗斯的西布尔、道达尔都在中亚地区有合资工厂生产聚烯烃产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落实,陆上交通运输线路打通,运输周期缩短、运输风险降低,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聚烯烃产品也有望销往中国 。预计未来中亚地区聚烯烃进口量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并且占据我国PE进出口市场更加重要的地位。

       后市展望

      据有关报告显示,未来全球PE主要流出地区仍旧为中东地区,出口到亚太地区的数量最多,但从2016年开始,中东出口至欧洲地区的PE数量增多,预计后期其出口量将会继续增加。国际PE行业格局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正如上文指出的走出去才能充分消化国内PE未来供应,但是国际竞争也是格外激烈。国内PE产品靠低价货抢占市场是较为艰难的,必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因为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发生倒逼大量原油生产国不得不将产业布局加速延伸到下游,在目前利润较为可观的石油衍生品行业分一杯羹。目前国际原油价格跌至40美金/桶,页岩油企业可以在20美金/桶仍然保持盈利,PE产品的成本伴随工艺精进和机器人的推广必将会下降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回归国内,PE市场走势疲软,塑料期货6月底出现探底回升。但是市场交易者多数观望,交投谨慎,成交氛围一般。中间商随行就市居多,部分小幅低报,保证出货为主。下游仍处于消费淡季,农膜功能膜厂家开工率低迷,期末数据显示社会库存仍然较高。加之市场并无新增检修消息,并且前期部分厂家检修产能逐步回归,新增产能持续进入市场。在国际原油价格悲观预期下,预计下半年PE市场仍以弱势震荡为主,承压运行价格难现去年火爆,尽管9-10月是传统需求旺季,但是笔者对此并不乐观,PE未来空头趋势为主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帆
分享到: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