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play电竞比分网

中文|English
鸿达兴业股份有限企业旗下子企业
(证券简称:鸿达兴业,证券代码:002002)

三大央企半年报中披露氢能产业攻略

字号: | |
2019-08-30 10:02:11

  

  8月26日中国石化股份企业(以下简称中石化)在香港公布2019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达1.5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升15.3%,经营规模保持增长。 

  发布会中,中石化重点提到了其在氢能产业的进展、布局规划以及所具备的优势。 

  当前,中石化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优势主要在加氢站的建设和上游氢气制备两个方面发力氢能领域。 

  中石化 启动加氢站建设 

  加氢站的建设方面,中石化正启动建设加氢站项目5个。 

  今年7月1日,在广东佛山市国内第一座燃油、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同时补充燃料的站点——中石化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下称“樟坑油氢合建站”)正式建成。樟坑油氢合建站日加氢能力达到500kg,主要服务于周边使用氢燃料的公交线路及物流运输车队,氢燃料公交车加注一次只需要4分钟,可续航300公里,具有加注效率高、续航里程长、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 

  云浮加油加氢站计划于年内投营,根据规划,项目将设计、建造一座加油加氢合建站,加油站设计为二级站,加氢站设计为三级站。其中,成品油储量为150立方米(3个30立方米汽油罐,2个30立方米柴油罐),氢气储存量为1000千克(分2组,前期实施和预留储氢瓶均为500千克)。该加油加氢站项目总投资约为3300万元。 

  年内还将在广东建成3~5座加氢站。利用合资合作优势,在成都建成1座撬装加氢站,服务当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同时正在加快推进北京、张家口等地加氢示范站的建设准备工作。 

  目前,在国内建设一个新的加氢站,土地成本动则数千万,行政审批需要十余个政府部门盖二三十个公章。面对这一难题,中石化开启了新模式:油氢电一体化……在现有加油站的基础上,配建加氢站,从而打破用地难、审批流程复杂等困境。 

  在氢气供给方面,无论是煤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还是工业副产品制氢,中石化都有巨大的供给能力,氢气产能在中国名列前茅。 

  2014年1月,中石化茂名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配套项目煤制氢装置投产。该装置于2011年9月开工,以煤、炼厂副产的高硫石油焦和纯氧为原料,每小时可产出20万标立方米、纯度97.5%以上、4.8MPa的工业氢气,为中国单产能力最大的煤制氢装置。 

  2018年10月,中石化天津石化10万标立方米/年天然气制氢装置开工,预计2020年3月建成投产。 

  2019年1月,中石化海南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工程开工。该项目建设90,000Nm3/h PSA装置,69,100吨/年煤制氢装置(含乙烯副产氢提纯)等。 

  中石油 建设液气油氢混建站 

  2019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企业北京销售分企业(下称“中石油北京销售分企业”)与北京海珀尔氢能科技有限企业(下称“北京海珀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在北京地区建设液气油氢混建站。 

  按照协议,双方联合将位于北六环和京藏高速交汇处的加油站扩建为液气氢加氢、加油合建站,同时建设一座附属氢能应用示范展示中心。该站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市内现有燃料电池车辆能源需求,并为2022年冬奥会燃料电池示范车辆提供加氢保障。促进北京市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将为全国氢能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提供参考,推动中国氢能产业进一步发展。 

  2018年9月,湖北武汉首座加氢站在武汉东湖高新(5.390, 0.10, 1.89%)区建成。资料显示,该加氢站日加氢能力300公斤,由武汉中极氢能源发展有限企业承建,核心设备由中极氢能联合中国石油湖北企业、成都华气厚普机电设备股份有限企业共同研发制造。 

  2018年9月,河北省张家口海珀尔科技有限企业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企业河北销售企业、张家口交通建设投资有限企业在张家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三方将围绕氢能供给产业链成立合资企业,在张家口地区布局加氢站组网建设并承担相应示范运营及日常管理。 

  中化集团 氢能与燃料电池并重 

  中化能源在氢气生产与应用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基础设施方面具备先天优势。2017年中化集团就选定氢能作为四大重点推进领域之一,开始进行技术与项目积累。 

  在氢气的制取方面,石油炼制过程本身就需要用到高纯度氢气,而中化能源的石油炼化业务在氢气的生产与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效保证了氢能产业链上游的“氢气来源”问题。此外,成熟的石化仓储物流业务和石化销售体系则分别从产品的储运、终端销售两个环节为中化能源氢能发展的基础设施布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6月,安徽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启生在铜与中化集团控股子企业中化国际总经理刘红生座谈交流,双方就氢能源产业发展,达成深度合作达成共识。双方将共同努力,就拓展氢能源产业板块,加强与铜陵的对接,进一步推动双方的合作。 

  2019年2月,中化集团控股子企业中化国际与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企业、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企业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中化集团即投资了整车,又投资了锂离子电池,现在又在氢能领域布局,加上中化集团的央企背景,“中化系造车”的雏形已经形成。 

  2018年10月23日,中化能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科技创新中心(简称中化能源氢能科创中心)在江苏如皋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揭牌成立。中化能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科技创新中心是由中化能源股份有限企业发起,联合国内外领先科研机构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工作的科技创新平台。 

  2018年4月,中化国际与天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就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研究进行全面、战略性的合作。 

  目前我国在氢能产业发展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制氢效率低,氢气资源依然匮乏;氢气的供应链体系还不健全;制氢、储氢、运氢没有形成完备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高;国家层面对氢能的产业地位和发展规划不够清晰,还存在政策和标准瓶颈等问题。但是假以时日,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这些问题都可以一一解决。 

  业内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市场会有5000辆到10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规模或将达到5万-10万辆。相较于远期目标而言,显然这是一片“蓝海”。(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责任编辑:刘蕊茂
分享到: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